人生複本 - 讀後(2)

  • FrankFrank
  • /
  • 1 分鐘閱讀
  • /
  • Aug 9, 2020
  • /
  • - views

此文是「人生複本」讀後感的第二篇,沒有看第一篇的可以先看看 第一篇

承接上文,說到當時的物理學界,很多人(包括愛因斯坦大神)也都不是很 buy 這個聽上去腦洞大開,荒謬無比的理論。因此,根據「哥本哈根詮釋」的理論,物理學者埃爾溫·薛定諤提出了一個實驗構想,嘗試藉此反駁「哥本哈根詮釋」的荒謬性。那就是著名的「薛定諤的貓」(又稱薛丁格的貓) 實驗。

薛定諤的貓

薛定諤(中文譯名又稱薛丁格)是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諤方程式」,以描述物理系統的量子態怎樣隨時間演化。其後更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而薛定諤的貓, 則是他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所謂思想實驗是指用想象力進行,實際上不可能或暫時不可能做到的實驗)。

實驗的構想大致如下:

  • 把一隻活貓、一個裝有劇毒氣體的玻璃瓶、一個放射性物質、一個監控放射性物質衰變的裝置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內;
  • 這個放射性物質有 50% 的可能性會衰變,50% 的可能性不會衰變;
  • 當監控器偵測到衰變粒子時,就會打破玻璃瓶,進而釋放毒氣,殺死這隻貓;

用經典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放射性物質有 50% 的可能性會衰變,50% 的可能性不會衰變,因此貓有50% 的可能性死,50% 的可能性活,只能發生這兩種情況之一。

而根據「哥本哈根詮釋」,在不觀察的情況下,放射性物質處於即有衰變又沒衰變的 「疊加態」,因此聯動貓兒便處於又活又死的「疊加態」。一旦我們打開盒子,或者以任何形式進行「測量」,則會導致「波函數坍塌」,會讓貓兒回到「本徵態」,進而看到一隻活貓或一隻死貓。

「薛定諤的貓」實驗構想聽上去荒謬,一隻貓怎麼可能處於又死又活的狀態?其實薛定諤提出這個構想也就是為了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去嘗試證明「哥本哈根詮釋」的問題。可是似乎這個實驗構想並沒有達到薛定諤的預期效果,反而成為了量子理論中家喻戶曉的一個生活化例子。

平行時空

講到這裡,終於可以回到「平行時空」了。上面說了好多「哥本哈根詮釋」的內容,但是有人覺得這裡面還是有很多說不清楚的東西。例如「波函數坍塌」究竟是什麼?怎樣才會坍塌?怎麼坍塌?因此,有人提出了新的見解,就是「多世界詮釋」,即所謂平行時空理論。

這個理論,和「哥本哈根詮釋」最大的不同在於「測量」所帶來的結果。「多世界詮釋」認為,「測量」帶來的不是「波函數坍塌」,而是「分裂」的宇宙。

在「單電子雙縫實驗」中,當電子穿過雙縫時,就出現了兩個平行宇宙,在一個宇宙中電子通過了A狹縫,另一個宇宙中電子通過了B狹縫。而作為觀察者的我們則隨機進入了一個宇宙,進而看到了該宇宙中的後續結果。而另外一個宇宙中,有另一群「我們」在做著同樣的觀察,而他們看到的則是電子通過了另一個狹縫。同樣的,「薛定諤的貓」實驗中,當我們打開箱子時,變產生了兩個平行宇宙,一個宇宙中的我們看到貓活著,另一個宇宙中的我們看到貓死了。

而「測量」正是讓宇宙產生平行時空的開關。

人生複本

探討了一大堆物理學的內容,終於回到這本書「人生複本」了。為了不劇透,關於書中具體情節的感想我就不寫了。這裡就簡單記錄一下當下我讀完後的一些凌亂的想法。

書中的主人公,遇到了平行時空的自己,但同一個人,竟然有著完全不同的行為。合上書本,似乎打開了很多靈魂拷問。此時我也在想,假如真的遇到了自己的副本,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我會歡迎他闖入我的世界,還是像書中一樣充滿敵意?從自己的角度看另外一個自己,又是怎樣的感覺?如果不同的選擇真的可以產生新的平行時空,那麼在這千百萬的平行時空中不同的自己會有多大的差別?又或者,根本不會有太多的平行時空,因為面對同樣的選擇,同一個自己根本不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這本書的獨到之處,不僅是因為腦洞大開地刻畫了一個在平行時空中的世界,更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中融入了很多感性的元素。儘管有千千萬萬個平行時空,千千萬萬個傑森,而且他們各自的性格行為非常不同,但他們對於丹妮樂的愛卻始終如一。而丹妮樂愛著的那個傑森,就是那個唯一的,無法替代的傑森,即便是另一個傑森的複本,也不可以。

讀完這本書後,好奇心驅使我又找了很多相關的量子物理的文章來看,確實是學到了不少腦洞大開的新知識。看的越多,反而發現不懂的更多。這些之前想都沒有想過的新知識,極大的衝擊了我的認知,不得不感嘆這個宇宙的奇妙,人類的渺小。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東西尚未掌握,這個世界有太多太多的東西超出我們的認知。很多我們覺得離譜,荒謬的事情,其實只是因為我們的思想還沒有到達那個階段。人類實在是應該用一顆謙卑而開放的心,來面對這個世界,接受不同,迎接未知。

我覺得這本小說值得再讀一次,特別是在了解了相關的物理學知識後,對第一次閱讀時一些難以理解到腦洞環節,可能會有更深的共鳴。